□本報記者劉百軍本報通訊員王向前劉芯羽
  “老監獄靠人防,新監獄增強了技防和物防設施,更安全了。”5月21日,在雲南省第一女子監獄工作了26年的特警隊隊長陸曉亮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雲南省第一女子監獄地處滇池南岸,始建於1953年3月。2009年7月,按照司法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監獄進行了佈局調整搬遷重建。2013年12月24日,監獄完成了監管區和辦公區的搬遷。
  “監獄系統佈局調整和信息化建設,大幅提高了監獄的硬件面貌,而規範化精細化管理的跟進實施,則有效提升了監獄內涵素質。不僅有利於提升監獄教育改造質量,也有利於提高監管安全。”該監獄監獄長楊亞俐說。
  在民警楊洪竹引領下,記者通過滾閘門、AB門等設施進入監管區,整潔乾凈的廣場上三角梅、薰衣草、紅楓、天竺桂、梔子花等在陽光照耀下生機勃勃。
  進入二監區大門,迎面看到的是一面白族民居風格的幕牆,上面寫著《弟子規》名句。其背後是一個碩大的晾衣房,劃分為鞋子、外衣、內衣等不同的晾曬區域。監舍內,被褥、臉盆、牙刷、書籍等擺放整齊。
  服刑人員朱小芹(化名)2006年因運輸毒品罪被判入監服刑,時年24歲,2012年5月26日,在老監獄,朱小芹將一個鐵制衣架和衣服綁在一起,企圖越獄,幸虧發現及時才沒出事。
  “媽媽去世了,爸爸原先每月都會來信,後來有一年時間沒有接到他的信,所以就幹了傻事。”朱小芹說。
  “現在監控無死角,違禁品不可能再有了。老監區搶水洗澡的現象也沒有了。規範化精細化管理以來,洗浴要統一分組進行,減少了服刑人員之間的摩擦。”朱小芹說。
  楊亞俐告訴記者,第一女子監獄緊緊抓住佈局調整和信息化建設契機,科學設置了監管區、習藝區、辦公區等功能區域,建成了完善的獄政、教育改造、生活衛生、勞動改造以及警察辦公設施等。完成了AB門和監管區圍牆建設,圍牆內側設有金屬隔離網、蛇腹形刀刺網,周邊設武警巡邏道,提升了監管執勤的整體防控能力。建成了先進的信息化技防系統。經過努力,該監獄在原有基礎上向規範化精細化再要監管安全和改造質量,今年已實現連續19年“四無”佳績,成為雲南監獄系統連續實現該目標時間最長的監獄。
  5月21日,是雲南省監獄管理局對第一女子監獄進行規範化精細化管理檢查考核的日子,該監獄順利通過檢查考核。
  雲南省監獄管理局局長馬林說:“目前,我省監獄已完成佈局調整建設25所,完成安全技術防範系統建設24所,在硬件奠定堅實基礎之上,監獄工作重心要全面轉移到加強軟件建設,提升以‘管理、教育、文化、科技、隊伍’為五項基本內容的監獄內涵素質上來。”他介紹,2012年12月,該局召開全省監獄規範化管理工作推進會議,通過一年半的努力,已有16所監獄通過了省局專項檢查考核。全省監獄33個單位從監內各個現場到警察各個辦公場所,從執法各環節到隊伍各崗位,從監獄管理直至財務、資產管理,全方位開展規範化精細化管理工作。同時大力推進信息化條件下監獄管理創新與變革,在基本建立省局、監獄、監區三級指揮中心體系,具備完善的安全技術防範系統基礎上,積極構建新型高效監獄指揮管理和警務執勤模式,全面推廣、切實加強網絡信息技術在監獄工作各領域的普遍應用。
  “全面推行規範化精細化管理以來,成效明顯。全省監獄連續三年、進入第四年實現司法部制定的‘無脫逃、無重大獄內案件、無重大疫情、無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目標,教育改造質量進一步提高,2013年頑危犯年平均轉化率達71.2%,全年有21501名服刑人員獲得職業技能資格證書,超指標完成5501名,1733名服刑人員與社會企業簽訂了就業意向協議。”雲南省監獄管理局政治部主任和智輝說。
  (原標題:雲南第一女監十九年連續“四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00batf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